亘古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明,在泉州催生了极其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所谓非遗,来源于千百年来的日常生活,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趣,凝聚了深厚而博大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根脉。如是这般,勤恳奋勉的泉州人,借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积攒下数代人的实践经验、生活智慧、信仰仪式与审美习惯,有关手艺、表演,有关信念、礼仪,也有关于风土节俗,纷繁多姿,特色鲜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源和堂蜜饯制作技艺
1916年,源和堂蜜饯始创,制作时选用当地盛产果蔬,加以中药配方等研制加工而成,色泽美、质地嫩,保留了水果的天然风味和丰富营养,有增食欲、益胃脾、生津消食之功效,誉有“美名驰五洲,香甜满人间”的美称。
观赏攻略
源和堂
地 址 | 鲤城区新门街1916创意园35号源和堂生产厂
2.剪纸(泉州(李尧宝)刻纸)
在泉州传统刻纸技艺基础之上,李尧宝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了描、剪、刻、剔等手法,虚实阴阳兼用,刀法遒劲细腻,立意隽永,独具个人风格,使泉州刻纸艺术得以质的飞跃,李尧宝也由此成为南方剪纸流派的代表性人物。
李尧宝刻纸
3.泉州金苍绣技艺
宋元以来,刺桐缎蜚声于外,金苍绣技艺是刺桐绣之特长。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金苍绣用绣线拼成花纹图案固定在绣底上,以显示“高花”,且色彩鲜艳,绣法多样,有平绣、凸绣等之分,视觉效果强烈。
4. 漆线雕(泉州)
泉州漆线雕之技法纯熟、做工精湛,众口称善。艺人以线作笔,以盘、绕、堆、雕的技法,雕塑出各种人物及动物形象,造型上栩栩如生、神态上灵动传神,又与泉州民间信仰、民俗风情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色彩。
5.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
十音铜锣由10个帽型铜锣组成,每一个可分别敲出一个音,音色柔和,是南音所特有的一种铜乐器。制作时需运用“刨、削、调音”的独特工艺,用洞箫定音,十分繁琐复杂,是绝无仅有的手工传统技艺。
6.竹编(安溪竹藤编)
千年之前,竹藤编就已在安溪民间盛行,以纯手工编织而成,美观实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今,安溪竹藤编手艺日臻成熟,以“技艺精湛、别具匠心、返璞归真、品类齐全”而享誉海内外。
7.泉州传统竹编工艺
泉州盛产竹材,竹编技艺也源远流长,传承下了丰富的编织技法和科学的编织构造,如今融入了创新式的艺术表现形式,富有图案纹样,既古朴庄重,又新奇雅致,耐人寻味,富有浓郁的泉州地方特色。
竹编罐
竹编篮
8.永春漆篮制作技艺
永春漆篮是在传统竹编篮子基础上经特制桐油灰加工并进一步进行漆、画、堆、雕的民间手工艺品,其制作囊括了5个工种、33道工序,种类齐全、美观实用,文化内涵亦十分丰富,有着独到的使用意义和研究价值。
永春漆蓝 刘宝生 摄
9.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
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茶农们创造出一套“半发酵”的铁观音制茶工艺,极具独特性、科学性,被茶叶界誉为“最高超的制茶工艺”,由此发展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乌龙茶,泡饮后幽香显露,口感醇厚,回甘明显。
铁观音制作技艺--摇青
乌龙茶铁观音非遗制作技艺之晒青
10.红茶制作技艺(涂岭红红茶制作技艺)
“涂岭红”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迄今已逾300年,包括采摘、萎凋、摊晾、揉捻、发酵、初干、辉干等工序,辉干这一道工序尤为独特,形成了茶叶条索紧结,汤色红亮,滋味醇厚等特色,饮之可消暑、健胃、防痢疾、祛湿气。
11.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清源山茶、永春佛手茶)
清源山茶、永春佛手茶均属乌龙茶系。清源山茶制作因袭传统古法,包括初制、精制两大工序,强调炒揉得法,“宋树”清源茶是泉州乌龙茶最早获国际奖牌的产品。永春佛手茶制作综合了闽南、闽北乌龙茶做青、杀青、揉烘的制茶优点,饮之馥郁幽长,滋味醇厚,佛手韵味独特,享有“茶中奇秀”的美称。
佛手茶
12. 武夷清源茶饼制造技艺
武夷清源茶饼师承自宋元贡茶——龙团凤饼,制作时以武夷岩茶为原料,茯苓、藿香等中药材为辅料,经炒制、粉碎、搅拌、印制成形、烘干等古法工序精制而成,气味清香,可当茶饮,也可煎服,有健脾、消食、防暑等功用。
(图片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责编: 勾晓庆